
可穿戴設備、AR眼鏡、車載顯示等領域的需求共同推動Micro LED微顯示
技術加速從實驗室走向商業化。
2025年第三季度,Micro LED微顯示領域熱度顯著提升,從產品
技術突破到重大項目落地,再到資本市場的持續加注,呈現多點開花的發展態勢。
曾經主要局限于高端電視的Micro LED
技術,正快速拓展至智能眼鏡、智能手表、車載顯示和光通信等更廣泛的領域。隨著關鍵
技術持續突破和產業生態不斷完善,Micro LED商業化進程正在加速向前推進。
2025年前三季度,Micro LED微顯示
技術在性能提升與成本控制方面取得顯著進展。
在
技術性能方面,多家企業實現了重要突破。雷鳥創新推出的X3 Pro AR眼鏡,將峰值亮度提升至6000尼特,且能有效減少95%的彩虹紋問題。美國AR眼鏡企業Vuzix推出的搭載Micro LED顯示屏的智能眼鏡,成功為聽障人士打造了一款可提供實時字幕的智能眼鏡產品,推動了Micro LED在功能實用化方面的進步。
在成本控制與量產
技術方面,進展同樣令人振奮。星鑰半導體在武漢光谷完成國內首條8英寸硅基氮化鎵Micro LED芯片中試線的通線。該產線采用8英寸硅基氮化鎵LED外延
技術,通過成熟的無損去硅
技術可實現較高良率,年產能力達1.2萬片,且與8英寸CMOS半導體芯片工藝高度兼容。
Micro LED大型顯示器的成本優化重點已轉移至背板,業界不僅簡化制程以提升背板良率,還通過大幅減少拼接數來降低工序,這些措施都有助于降低成本。
應用拓展:從可穿戴設備到車載顯示全面開花
Micro LED微顯示
技術憑借其超高亮度、高光電轉換效率和長壽命等優勢,在多個應用領域展現出強大的市場適應性。
AR智能眼鏡成為Micro LED
技術應用和迭代的“主戰場”。除了雷鳥創新的X3 Pro,利亞德、阿里巴巴旗下團隊也展出了最新Micro LED AR眼鏡產品。TCL華星與Vuzix達成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集成了TCL華星先進Micro LED微顯示器與Vuzix光波導
技術的完整光學顯示解決
方案。
智能手表領域,佳明(Garmin)今年推出了搭載Micro LED顯示屏的智能手表。這些指標性產品的上市正逐步推動Micro LED芯片市場產值,TrendForce預估其市場規模將于2029年提升至4.61億美元。

車載顯示領域,Micro LED也展現出巨大潛力。雖然Micro LED在車用顯示領域仍面臨著高溫時的色偏等問題,但采用Micro LED
技術的自適應頭燈,展現出高分辨率等優勢,能夠實現更精準的像素級燈光控制,大幅提升夜間駕駛安全性和便利性。
天馬微電子合資投建的Micro LED生產線已成功點亮首款車載標準產品,實現了該公司Micro LED研發從
技術開發到標準產品的能力躍升。
資本熱度:融資規模刷新紀錄,產業布局加速
資本市場對Micro LED微顯示領域的熱情在2025年前三季度持續高漲,多家企業獲得大額融資,產業布局明顯加速。
10月27日,JBD宣布已完成一筆超十億元人民幣的B2輪融資,這一金額刷新了全球Micro LED微顯示領域的單筆融資紀錄。資金將主要用于加速其在Micro LED微顯示
技術上的創新與產品迭代,并推動消費級AR生態的共建。
迪拜AR智能隱形眼鏡開發商XPANCEO完成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億元)的A輪融資,資金將用于智能隱形眼鏡的研發、產品設計及運營團隊建設,并加快產品商業化進程。
歌爾股份子公司歌爾泰克向英國企業Haylo提供不超1億美元的有息借款,用以收購Micro LED企業Plessey的全部股權,以推動Micro LED相關
技術和產品的成熟,支持公司AI智能眼鏡和AR增強現實業務的未來發展。
在產能建設方面,華燦光電位于廣東珠海金灣的Micro LED晶圓制造和封裝測試基地項目已于2024年順利投產,并于2025年3月正式實現量產交付。該項目成功打造的6英寸Micro LED晶圓和像素器件生產線,可為不同應用需求的客戶提供高質量的Micro LED產品,初步實現Micro LED的產業化。

隨著關鍵
技術的持續突破和產能提升,Micro LED微顯示
技術的應用邊界正在快速拓寬,未來市場規模十分可觀。TrendForce預估,Micro LED顯示應用的芯片產值將于2029年達7.4億美元,2024至2029年的年復合成長率高達93%。
從
技術發展趨勢看,Micro LED產業正朝著超小間距、靈活顯示格式方向發展,未來將能夠無縫融入下一代可穿戴設備、AR/VR頭盔和汽車HUD。未來,大規模轉移、瓦片結合和混合基質
技術的進步將加快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高產量制造業的產量率。
在應用場景方面,透明顯示將成為Micro LED的重要增長點。透明顯示可分為直顯與微投影系統,Micro LED憑借高亮、高透光度特性,成為最理想的
技術選擇。微投影系統在個人消費電子裝置中有較大發展潛力,Micro LED可提供極致的微縮光機尺寸,被視為AR光引擎最佳的微顯
技術方案。
非顯示應用也為Micro LED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涉及領域包括近期因AI而加速興起的光通訊應用、與生物科技相關的醫療范疇,以及用于3D打印、光固化等工業領域。
全球顯示企業已經圍繞Micro LED展開激烈競逐。京東方華燦、深天馬、TCL華星等國內企業前瞻性布局,
技術持續迭代,規模效應逐步顯現。隨著成本下降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Micro LED微顯示
技術有望在2028年至2032年間達到峰值采用期,最終確立其在高端顯示市場的主流地位。未來已來,中國顯示企業正搶占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