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聚勢向新智顯未來”為主題的未來顯示技術合作對接活動,在2025世界顯示產業創新發展大會期間舉行,本次活動由國際信息顯示學會中國區(SID China)承辦,廳內核心區域搭起U字形座位,多位顯示產業上下游頂尖專家和企業高層領導環坐其間,圍繞硅基OLED、AR/VR/MR、Micro LED、AI賦能四大顯示技術前沿研究方向,展開技術交流與產業鏈對接,為全球顯示產業創新發展注入新動能。

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國際信息顯示學會(SID)下任主席嚴群表示:“當前顯示產業正處于歷史上最富顛覆性的變革期。技術層面,Micro LED色彩化、巨量轉移,硅基OLED高亮度長壽命,AR/VR/MR光波導等技術持續突破;應用層面,顯示從消費電子延伸至車載、醫療、空間計算等領域,成為數字世界第一接口;產業層面,全球供應鏈深度重構,亟需打通材料、裝備、器件、場景應用關鍵節點。此次在成都搭建高端對接平臺,正是回應產業痛點、推動技術產業化的關鍵舉措。”據介紹,SID China也已上線顯示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為行業難題提供解決方案。
SID China在活動期間發布了《Mini/Micro LED年度技術報告》。該報告由SID China聯合百余位一線專家歷經兩年的迭代與發布,系統梳理全球及中國Mini/Micro LED產業最新技術進展與趨勢,覆蓋了從關鍵材料與器件設計、驅動與封裝工藝、制造與設備、測試與可靠性、系統集成與模組到終端應用與市場分析的全鏈條內容,不僅是學術界與產業界的重要參考資料,更為政府部門制定政策、投資機構布局方向提供重要依據。
在技術專題推介及產業鏈對接環節,各領域代表圍繞四大核心主題展開深度交流。在硅基OLED領域,寧波盧米藍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志寬指出,我國OLED產業在面板制造與終端應用領域已取得顯著突破,面板市場份額達50%,與韓國分庭抗禮,但核心材料國產化仍有提升空間,當前整體國產化比例約30%,核心材料僅10%,藍光主體材料依賴進口。該公司在紅光主體材料領域成果顯著,已應用于小米旗艦產品,并正推進藍光材料研發與疊層連接層材料創新,以提升器件壽命與效率。安徽熙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MO于寧寧則聚焦Micro OLED與AI終端的結合,他認為智能眼鏡將成為AI重要應用場景,當前Micro OLED需在小尺寸、低成本、高亮度、低功耗等方面持續突破,以滿足市場需求。雷鳥、小米等終端企業代表也提出,硅基OLED需進一步提升壽命、PPI與光學效率,解決光子浪費問題。
AR/VR/MR顯示技術專場中,雷鳥創新技術深圳有限公司光學首席科學家丁毅提出,AR眼鏡實現空間計算需突破輕量化(重量<40克)、大FOV(>40度)、真實景深三大難題,波導技術是實現輕量化的關鍵方向,未來需通過微透鏡優化、超表面技術提升光學效率。鐳昱光電科技(蘇州)有限公司CEO莊永漳強調,全彩顯示是AR眼鏡起量的核心支撐,當前單色顯示局限于信息導航,2027年Micro LED方案有望成為主流。南京平行視界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張宇寧介紹的偏振體全息光波導技術,憑借光效高、成本低、可薄膜化等優勢,已實現中試產線建設,可提供AR眼鏡鏡片與車載HUD波導產品,為行業提供新的技術選擇。
Micro LED顯示技術專場聚焦商業化痛點,三安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宸科表示,Micro LED巨量轉移技術已逐步成熟,但芯片越小、良率與修復難度越大,當前激光轉移為主要方式,需通過提升轉移精度與修復效率降低成本。成都辰顯光電有限公司CTO曹軒則更為樂觀,他認為大尺寸Micro LED已進入商品化階段,在120英寸以上商顯與TV領域優勢顯著,巨量轉移瓶頸已突破,未來通過芯片小型化、產線升級(如8.6代線)、模組結構優化,2027年玻璃基Micro LED成本有望低于同規格COB產品,逐步進入家用市場。產業鏈代表還就芯片競合偏移、檢測修復技術等問題展開討論,一致認為需通過技術迭代與工藝優化,實現良率與成本的平衡。
AI賦能新型顯示產業環節,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姜幸群分享“AI工廠”實踐。京東方圍繞生產計劃、物料供應、制造管理、品質管控、能源優化、環境安全六大維度,部署近30項AI應用,其中AI排產系統提升瓶頸設備利用率,AI缺陷管理系統減少80%人力檢測,端到端良率管理系統提升不良歸因效率。TCL人工智能實驗室研究科學家徐煒提出“顯示材料基因工程”概念,指出AI正推動材料研發范式變革,當前需突破數據共享難題與實驗驗證通量瓶頸,構建“AI設計-實驗驗證-數據反饋-模型優化”閉環,加速材料創新。
在SID China顯示技術創新服務平臺推介環節中,SID China代表表示,該平臺基于區塊鏈技術,實現需求發布、方案提交、專家評審、成果驗收全流程可信可追溯,建立信用評價機制與分布式創新管理模式,通過智能算法實現全球資源精準匹配,整合“市場需求、資金投入、創新想法、執行團隊、設備場地”五大要素,打造完整創新閉環。現場還舉行平臺項目意向合作簽約儀式,6家顯示企業代表簽約入駐,標志著平臺在產業資源對接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
此次未來顯示技術合作對接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搭建了全球顯示產業交流合作的高端平臺,更明確了硅基OLED、AR/VR/MR、Micro LED、AI賦能四大領域的技術方向與產業化路徑。隨著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不斷深化,以及SID China顯示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等資源整合載體的落地,全球顯示產業將加速邁向“更智能、更沉浸、更高效”的未來,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堅實支撐,真正實現了“帶著問題來、帶著方案走,帶著需求來、帶著訂單走”的初心。
文章來源:中國投影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文章素材(文/圖)部分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修正或刪除)